研究成果: 一、著作 1.《洛夫:诗·魔·禅》(两人合著),香港:中国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2.《闽南民间文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3.《华风流芳:海外华侨华人的中华文化教育》,厦门:鹭江出版社,2023年。 二、论文(全部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 1.《论百年两岸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建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6期。 2.《论大河小说<侨歌>三部曲中的吴阿贵形象》,《闽江学院学报》(作者向忆秋、吕思莹),2024年第1期。 3.《菲律宾华文文学研究述评——以<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为中心》(作者向忆秋、欧阳琪、艾尤),《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4.《学术史视野中的刘登翰华文文学研究述评》,《华文文学》,2023年第1期。 5.《在学术和艺术的天地挥斥方遒——刘登翰教授印象》,香港《文综》2022年冬季号。 6.《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之陋见——从古远清教授的世界华文文学“文学观”谈起》,(台湾)《华人文化研究》,2021年9卷2期。 7.《闽南民间神话与台湾少数民族神话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 8.《黄东平<侨歌>三部曲中的闽南侨商形象》,《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9.《论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愿景》(作者向忆秋、袁勇麟),美国《中外论坛》,2019年第4期。 10.《论张凤笔下的哈佛形象》,(台湾)《艺文论坛》,2019年第23期。 11.《黄万华<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的学术地位与独特价值》,《闽台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 12.《论二十世纪上半叶大陆旅美作家与1950-1970年代台湾旅美作家“美国形象”建构之异同》,《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13.《中国大陆泰华文学研究三十年的进程、特色和问题》,《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年第1期。 14.《闽南民间文学研究:理论内涵、研究疆界及意义》,《闽台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 15.《论蒋晓云小说、随笔中的美国形象》,(美国)《中外论坛》,2017年3期。 16.《“异”和矛盾的“他者”形象》,(美国)《美洲华人文艺·红杉林》,2017年第4期。 17.《论1980年代以来台湾旅美作家笔下的美国形象》,《雨花·中国作家研究》,2017年7期。 18.《华文文学史料建设和散文研究的新境界》,《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2期。 19.《论泉州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闽台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 20.《论台湾少数民族抗日文学》,《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3期。 21.《论台湾兰屿作家笔下的达悟文化意象》,《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6期。 22.《闽南的武林传说与民间侠客形象研究》,《闽台文化研究》2016年4期 23.《中国内地“北美华文文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和新突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年2期。 24.《中国大陆的马华文学研究二十年(1999-2009)综论》,《闽台文化研究》,2016年2期。 25.《排湾族文化和爱的传承——论台湾新生代作家亚荣隆.撒可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4期 26.《中国大陆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二十年综论》,《闽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4期。 27.《中国大陆新马华文文学研究“拓荒期”的研究特点、成绩和意义》,《闽台文化研究》,2015年2期。 28.《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山海崇拜·祭仪书写·生态关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9期。 29.《印尼华文文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和研究(1985-2012)——以<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和<华文文学>为例》,《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年3期。 30.《评廖斌<台湾当代文艺传媒“文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6期。 31.《台湾布农族作家沙力浪诗歌初探》,《闽台文化研究》,2013年4期。 32.《文艺思潮与文艺期刊——战后20年台湾文坛的一种考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33.《台湾<文学杂志>对20世纪中国小说的批评倾向》,《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期。 34.《2010年台港澳文学研究综述》,《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 35.《晚清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和中国形象》,《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36.《<胡适留学日记>和<吴宓日记>中的美国形象》,《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 37.《2009年台港澳文学研究述评》,《闽台文化交流》,2010年4期。 38.《乡土文艺思潮与台湾文艺期刊——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刊的<台湾文艺>等期刊为中心》,《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期。 39.《十九世纪留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以容闳、李恩富为例》,《天府新论》,2009年5期。 40.《游移的身体和斑驳的魂灵:少君的“人生自白”》,《当代文坛》,2008年2期。 41.《华裔美国文学·美国华文文学·美国华人文学·旅美华人文学》,《华文文学》,2008年5期。 42.《左翼文艺思潮与战后初期的台湾文艺期刊》,《闽台文化交流》,2008年2期。 43.《自由主义、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与台湾文艺期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坛的一种考察》,《华文文学》,2007年第1期。 44.《生命的无常和宿命的无奈——洛夫<漂木>论》,《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45.《洛夫诗歌的辩证色彩》,《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46.《焦虑及反抗——洛夫诗新解》,(美国)《中外论坛》2002年6期、2003年1期连载。 47.《人性的尺度——沈从文作品的性世界》,《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 48.《一种欲望和两种世界——沈从文部分小说分析》,《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49.《超现实主义的诗与禅——论洛夫的诗歌创作》,《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作者向忆秋、廖峰),2000年第4期。 50.《人文主义与大江健三郎初期小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此外,还有收录于各类正式出版物的论文,例如:①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担任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的编撰人员,为《中国当代文学年鉴》撰写年度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述评》《台港澳文学研究述评》。②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年鉴》撰写年度的《北美华文文学研究述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