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第五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 | 文学院原创课本剧《晓风残月》在福建人民艺术剧场展演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25

金秋十月,由福建省文联、省教育厅主办,福建省戏剧家协会承办的第五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终评竞演暨第七届福建省大学生艺术节戏剧展演在厦门和福州拉开帷幕。2013年,在福建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首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正式创办,目前已成为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省级高校戏剧品牌活动,为推动八闽校园文化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十载光阴流转 ,本届戏剧节自启动以来,即收获了省内大学生的积极关注和热情参与。

10月24日下午,由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打造的“唐宋经典诗词系列课本剧”之《晓风残月》在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亮相演出。动人心弦、引人入胜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久久不息的掌声,现场氛围热烈、好评如潮。

大宋仁宗年间,柳永醉酒在梦中与仁宗相遇,奉旨填词,醒来后却自甘堕落,从此揩尽胭脂泪,唱尽市井歌,沦为“风流才子柳三变”,醉倒在石榴裙下。自家哥哥柳三复恨铁不成钢,闯进风月场中将柳永骂醒,劝其远离胭红脂粉,柳永因心中的“朝堂梦”不死,最终只得与心上人虫娘在十里长亭分手,落得个“多情自古伤离别”,写下了著名的《雨霖铃》。

柳永 饰演者 彭辰煜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虫娘 饰演者 郑昕

【柳永词中经常出现的歌女,

曾与柳永有过一段真挚的感情】

秀香 饰演者 王琬霄

【歌女,陪侍在虫娘身旁,

有任侠之气】

柳三复 饰演者 李智博

【柳永的长兄,深谙官场之道,

靠蹴鞠中了秀才】

指导老师:邱煜焜

导演:彭辰煜

编剧:马雪纯

舞美设计:张植程 彭辰煜

服装:张植程

特别鸣谢

定妆照、海报、剧照提供者:张植程、陈锦、纪忠宜

风前月下,终究难得心事

——课本剧《晓风残月》创作谈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马雪纯

不知该怎样描述这场缘起,只能是默默感念邱煜焜老师的厚爱。在一个假期,邱老师不辞辛苦地在电话里一遍遍地告诉我:是时候填补欠缺,让福建的本土词人进入我们学校的课本剧了。那自是无法绕过柳永和他的《雨霖铃》。

我想,每一个人物都不应该被定义。柳永,在属于他的时代里就已经是一个传奇,何苦一定要按照前人评说。连续翻阅了正史、野史、词集、别传……发现柳永的生平记载是极少且单一的,只有在史书的边边角角里才能发现些许的不同。他在杭州的政绩,他亲力亲为的态度,他勤勤恳恳的任职生涯也被几千年来所谓“风流才子”的名号掩盖了。摊开《雨霖铃》,世人皆知他的潦倒、他的多情、他的不羁和他的无奈,但是很少有人能看见他浮艳之辞下的理性和隐忍,风流不羁里的情真意切,还有他披着沉沦外衣的清醒态度。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而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矛盾的心境便是主线。副线是柳永与虫娘的感情。而剧中其他所有的大小角色都是真实存在的,或曾被史书提及一笔,或也曾在柳词的角落里承载过暗暗的情意。我只是想用这种严谨的方式,将那段隐于历史风烟的市井故事搬上戏台,给每一个为柳词增添过风情的小人物一个光鲜的解说,私心再给《雨霖铃》添一道含有真情的注脚。将传统经典与地域特色相结合也并非易事,邱老师建议课本剧要从传统汲取营养,于是我借鉴了越剧《柳永》的剧作框架。而柳永是北宋词人,讲的又是市井故事,我就试探性地把《水浒传》的语言特色融入剧本,又化用了除《雨霖铃》外柳永的其他十几首诗词,尽量展示东京江湖巷陌的纷扰与繁华。

带着创作的激情和一丝感同身受的寥落,假期里,我很快夜以继日地完成了这个作品。待到几个月后它真正被搬上戏台时,我却不想承认这个剧本本身也是一样的平淡。悠远意境是表象,把伤痛激烈地撕开才是内核。这样一个看似脆弱的文人其实承受了很多,有仁宗辛辣的讽刺,有兄长沉痛的鞭策,还有佳人不得已的背叛……江湖的分离并非无情,跟虫娘之间的情感也并非世俗男女浅薄而单纯的情爱。不管这些是刚是柔,它们都是利剑,都狠狠地刺痛了看似酒醉不问世事的文人。可世人会意不同,哪怕才高如柳永也终究不能为封建正统所容。抉择,我这样想,前程与旧爱,世俗与本心,到底该如何抉择?晓风残月杨柳边,七郎终究是带着遗憾离开了,那遗憾真的只是因为别离的销魂吗?可江湖悠远,市井纷繁,他内心的真正抉择,又究竟是什么?

创作的过程是一件很让人沉迷和感慨的事情,就像词人可以写出“风前月下”的绮丽句子,可他本身却也知道世间从没有所谓的“风月无边”。风是“凄风”,月是“残月”,对于创作者来说,此中难以言说的心事,更多的是无关风月。

堪抛庙堂凌烟名,

但见风月玲珑心

——评课本剧《晓风残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吴凡

“此花堪称绝美,此女堪称佳人,鲜花配美人,绝配!绝配!”大幕未启,先闻其声,聚光灯不在舞台中央,却落在舞台下侧方一角,观众的视线随之转移,见主角柳永为女子云鬓簪花,提灯照红妆。“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换了浅斟低唱!”醺醉语顿,踉跄登台。此幕如一个精巧的引子,初步定下柳永流连烟柳、失意浪子之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柳永的登台路线设置是自台下从舞台一侧走到另一侧再登台,而聚光灯并非始终追随,在该段距离中,照亮他的光源是其手执的一盏昏黄摇荡的白纸灯笼,这一道具与第一现身的角落场景设定不正暗示着柳永游离庙堂、见弃于世的一生?

短短开场一幕,包纳深广,勾起我浓厚的兴趣。在“悠悠中国梦,眷眷古人思”文学院课本剧专场的舞台上,我对柳永及其词作有了再认识。剧中,柳永与虫娘缠绵悱恻的爱情令我动容,柳永看似妥协但迂回着向天命宣告不屈、寻觅本心,他在框定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与个人时运意趣之间挣扎更叩震着我的心。同时,配乐造景、演员演技、灯光人声、语言服饰等方面皆可圈可点,各方面配合使该剧充满张力与悲剧色彩。

《晓风残月》一大特点即重视观众与剧情的对话性,通过多种手段拉近观众与剧作情景的距离,提升观众的观剧体验,打破观众与剧作间隔的“第四墙”。除了开场演员即置身观众席,在结尾渔歌设置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虫娘挥泪离去,此时悠远淳厚渔歌与呼喊自观众席传来“相公,要开船咯”。导演没有直接播放录音,也没有让船夫有具体扮相,而是在观众席向舞台呼喊,既起到配乐作用,有三点好处:一则拉近观众距离,给予新奇观剧体验,再则为渔歌传播创造距离条件,体现渔歌极强穿透力与感染力,体现声学之美,三则因为船夫在烟雨朦胧中高呼,看不清其容貌,不必有具体形象,在有限的剧场空间中进一步产生距离拓展感,留下想象空间,通过舞台调度将关注点留与主角。

此剧仅用寥寥数个人物演绎故事,在角色设置方面有所取舍,以少胜多。除了船夫形象的简化,金殿黜落一幕也未将皇帝具象化,而是采用画外音。饰演柳永的演员跪对观众,向上而揖,与皇帝对话,营构出“高皇帝,在九京”之味,正是一句明褒暗贬的“且去填词”顷刻间断送了柳永的青云路。谁解寒窗意,沥血已惘然。

台词与柳词紧密结合、多处呼应。虫娘赶来抚慰仕途遭创的柳永,柳永醉撕墨章,哽咽道出其旅居帝京、屡试不第的多舛命途。该幕台词多处化用柳词,如“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等等,在台词与柳词的呼应中增强了话剧的文学色彩与史学审美,在这些不可一世之词中,我们窥见一个傲然自负的少年形象,可又与眼前潦倒困顿的失意者形成对比,更增悲剧意味。在人生穷途末路之时,歌女们给予柳永最真挚的关怀与鼓励,既如此,便作个“奉旨填词柳三变”罢!寰宇浩荡,惺惺相惜,在舒缓悠扬的配乐中,柳永与虫娘互诉衷肠,“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剧作成功,除了剧本、编排,演员对角色形象与性格创造这二度创作过程为重中之重。首先,针对柳永形象,演员不仅用精湛的演技将偎红倚翠、醉生梦死的柳七的醉态呈现于舞台,其对台词情感的把握更是深厚惊慌、自弃或是难舍转而坚定,观众透过不同的语气可感知复杂多变情感。此外杨柳岸执手话别一幕亦见演员功力。二人泪眼涟涟,柳永突似被无形之手推开,向后趔趄几步,才转身,步履似铅沉,恰如话别时刻情义千钧,可见二人情真意笃。其次,除了正面演绎,还运用借力、烘托等技巧突出柳永丰富性格,如借秀香之口道出柳永在秦楼楚馆的歌妓间的盛名,“不愿神仙见,愿识柳永面。不愿千黄金,愿得柳永心。”侧面展现柳永词力深厚及其与歌妓交好。此外,柳三复与柳永交锋为全剧一个转折点,在柳三复的苦言怒斥中,观众们回忆了柳永前度踌躇满志的少年豪情一“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官宦门第,14岁作《劝学文》……从这样一个儒学大家中走出的柳永真的会就此沉醉于烟花柳巷,完全摒弃仕愿吗?他真的甘心吗?这一冲突设置丰富了柳永形象,观众可知其并非生来堕落,同时强化主旨,为后柳永杨柳岸话别、寻觅本心做铺垫。多种方式、多重维度表现主人公柳永之复杂形象与跌宕人生,足见剧组的巧思与心血。

声乐在增强情感表现力上功不可没,每一幕衔接处的配乐都别具匠心第二幕在柳永惊骇颤抖的呼声与回荡的钟声中结束;而最后一幕鸟雀啁啾,暗示场景转换到户外杨柳岸。更有乐声、吟声、歌声多种方式声音融合——虫娘吹笛,在悠扬笛声中,柳永缓缓吟出《雨霖铃》,随后加入人声演唱《雨霖铃》,增其哀怨,情感在二人合唱中推向高潮。

剧中角色的服装也颇有考究,于细节处见剧组之用心。“白衣卿相”柳永一袭浅色宋制圆领素袍,头戴配花软裹;史载其兄柳三复“宋真宗天禧三年进士”,曾任小吏,对应当朝服饰等级着一领宋制窄袖青绿袍,头戴交角幞头,足登皂靴;虫娘则抹胸搭褙子,衣襟敞开,不施衿纽,为宋别具特色的“不製衿式”;秀香的服饰得体自然,不喧宾夺主。

总而言之,《晓风残月》基于柳词,在尊重历史基础之上对柳永生平及词作创作背景作浪漫想象,情节典型,节奏有致,凸显人物性情,在有限的场景内、有限的人物间精炼矛盾,信息量丰富而有味。

柳永仕途坎坷而厌倦官场,于旖旎繁华、“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寥落的人生背后除却辛酸更有“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的广阔胸襟与“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的人间至情。柳永多少无奈,我们在人生路上难免经历波折,但怀一颗真心,适时则鲲鹏抟风,逆旅则砥砺自我,亦成就一方境界。

紫宸楼殿难登,不如隐于市井,歌尽浮世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