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携山海,赴文约|文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16

9月15日,文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分别于江滨校区和圆山校区举行。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系主任、新生班主任、全体辅导员出席。本次开学典礼由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沈晓杰主持。


典礼开始前,文学院艺术团带来诗歌朗诵《携山海,赴文约》,期望新生们跨越千里山川,携手赴文海。

文学院党委书记林晓代表学院致辞,她首先对2025级12名博士生、149名硕士生、441名本科生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她向新同学介绍学院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学科基础、学生规模及发展理念,并对新生提出几点希望:一是坚定理想,逐梦星辰大海。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教诲,砥砺前行,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光彩;二是深耕笃学,精进专业修为。 要以“破万卷书”的执着深耕文学殿堂,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三是守正创新,开拓学术疆界。要永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四是知行并进,勇担时代重任。在学术探索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在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上展现新作为。

文学院贾燕子教授、陈瑞松副教授分别作为教师代表发言。贾燕子在发言中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心得,为新同学提出了五点建议:立定志向,做好规划;广读博观,深思笃行;开阔视野,兼容并包;跨界求索,善用新知;修身养性,强健体魄。陈瑞松运用剧场的语言和新生分享四个大学人生舞台的“上场提点”:积累专业能力,诠释角色的灵魂;懂得自律自觉,反复排练与掌握时机;保持身心健康,懂得如何生活;培养独立思考,演绎出自己的人生剧本。他们勉励同学们在学术之旅中,行而不辍,日新又新。

2024级学术班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蔡妍宜和20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2023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郑瑾容分别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她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悟,并鼓励新生们保持“载道归仁”的文化自觉,以谦逊为舟,以勤苦为桨,在书山学海中砥砺前行,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

2025级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朱艺蓉和202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高伊婧分别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她们表示在深耕学术的道路上,会坚持“守正”与“创新”,将人文知识转化为深刻的人文素养和有力的社会关怀。以青春为笔,以梦想为墨,共同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璀璨华章。

典礼下半场,举行新生班主任聘任仪式,由学院领导们依次为每一位新生班主任颁发聘书。聘书不仅仅是一份荣誉的象征,更是学院对老师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最高肯定,以及对老师们未来工作寄予的厚望。愿同学们在班主任的引领下探索知识的海洋,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典礼结束后,文学院院长陈练军为全体新生分享开学第一课。

面向研究生,他首先抛出了三个问题:“研究生之‘研’,究竟何为”“文学院之‘文’,何以立身”“学者之‘道’,如何践行”。他表示,“文”之立身,在于其无可替代的“无用之大用”。它关乎精神的塑造、价值的判断和文明的传承。步入文学研究道路的新生,将从“知识的学习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这要求研究生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庞大森林里,找到那一小片属于自己的、未被开垦的空白地。他强调,践行清晰的为学之道是重中之重。他建议新生在学术研究中要学会拒绝浮躁、恪守学术道德,同时要多与导师交流,培养“跨界融合”的眼光,不断尝试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来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

面向本科生,他提出了五个关键词,作为大学旅程的“指南针”。一是“回归”,回归阅读,回归经典。不仅仅满足于“梗概”和“速读”,而是去触摸文字的体温,感受思想的重量;二是“探索”,探索世界,探索自我。在探索中,不断打破认知的边界,发现自己隐藏的潜能;三是“转换”,转换思维,转换身份。要尽快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思维转换,要学会“敬业”“乐群”,在与人相处中,全面地认识自我;四是“自律”,锚定目标,持守心性。大学赋予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最大的自由源于最高的自律,自律不是束缚自己的枷锁,而是意味着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五是“扎根”,扎根传统,扎根生活。 研究文学,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理解生活、理解我们脚下的土地。要学会“悦己”,才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最后,他祝愿全体新生在人生的新旅途中,既能仰望星空,心怀浪漫宇宙;也能脚踏实地,勤勉修习日常。最终,成长为有底气、有格局、有温度、有担当的人。

秉文以迎,承澜启明。愿所有2025级新生们在文学院这片沃土上,笔耕不辍,以书为伴,厚积薄发,不负韶华,在文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与良师益友共绘青春华章!